99re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,久久精品囯产精品亚洲,亚洲香蕉看一线,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

                <small id="5b8fn"></small>

              兩周登頂5G手機銷量榜首,被唱衰的蘋果勢頭正猛

              摘要:目前為止,iPhone 12依然保持著旺盛的需求。有消息稱,蘋果已經(jīng)向代工廠增加了新的訂單,計劃在明年一季度生產(chǎn)5100萬部。

              據(jù)外媒報道,來自知名調(diào)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一份數(shù)據(jù)顯示,iPhone 12作為蘋果的首款5G手機,有著出人意料的強勁表現(xiàn),發(fā)布僅僅兩周的時間,就成功登頂當月全球5G手機銷量的榜首。按照目前的勢頭發(fā)展下去,iPhone 12系列可能會打破之前的銷量紀錄,成為蘋果史上最賣座的智能手機。

              由于疫情影響,今年的iPhone 12發(fā)布會沒能如期舉行,蘋果一直推遲到了十月中旬。

              發(fā)布之前,iPhone 12系列萬眾矚目,全世界都在期待蘋果的首款5G手機會帶來什么樣的驚喜;

              發(fā)布之后,大家對蘋果的態(tài)度是非常失望的:iPhone 12只能說是中規(guī)中矩,幾乎都是些常規(guī)升級,甚至還移除了手機充電頭。

              而且從后續(xù)的反饋來說,iPhone 12更是經(jīng)歷著一系列的翻車事件。無信號、綠屏門、斷觸門、續(xù)航崩等現(xiàn)象接連曝光,雖然大多是系統(tǒng)bug導致,并非硬件問題,但還是對不起蘋果多年塑造的口碑。

              當然,果粉們還是非常包容這些小瑕疵的,即使iPhone 12系列平平無奇,不被外界看好,實際銷量卻是蹭蹭往上漲。

              報告顯示,在十月份的全球5G手機暢銷榜中,iPhone 12和iPhone 12 Pro分別占據(jù)第一和第二的位置。其中,iPhone 12銷量占比16%,iPhone 12 Pro銷量占比8%,兩款機型的銷量總和接近當月全球5G手機總銷量的四分之一。

              相比之下,榜單第三的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,銷量占比才4%。

              這還僅僅是十月份的數(shù)據(jù),iPhone 12和iPhone 12 Pro剛剛進入市場兩周的時間,就完敗一眾安卓廠商。

              說起來有些諷刺,安卓大廠們早早布局,去年就開始大肆宣揚5G手機,甚至不惜發(fā)動機海戰(zhàn)術,彼此間競爭非常慘烈。反觀蘋果,是整個手機市場中最晚入局5G的品牌,卻在短短兩周時間內(nèi)就實現(xiàn)逆襲。

              當然,iPhone 12的熱銷存在多方面的因素,安卓廠商不全是輸在產(chǎn)品上。

              一方面,iPhone 12是蘋果的首款5G手機,激發(fā)了大量的iPhone老用戶的換機需求。他們熟悉iPhone手機的操作方式和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不愿意選擇安卓,但在安卓廠商的大力宣傳下,又對5G手機有一定的渴望,現(xiàn)在終于等到iPhone 12,自然是毫不猶豫地購買。

              另一方面,由于市場環(huán)境等因素,蘋果公司在美歐日等地區(qū)獲得廣泛增長。有分析指出,單單是美國運營商的促銷推廣,就貢獻了當月三分之一的銷量。美國5G手機的總滲透率9月還只有5%,iPhone 12發(fā)布后直接提升到10月的12%。

              而在歐洲,華為的退場讓出了大量空白市場。蘋果在高端市場的對手本來就2家,競爭壓力突然少了一半,自然受益匪淺。日本更不用說,iPhone一家獨大,基本沒什么對手。

              目前為止,iPhone 12依然保持著旺盛的需求。有消息稱,蘋果已經(jīng)向代工廠增加了新的訂單,計劃在明年一季度生產(chǎn)5100萬部。

             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,在華為麒麟9000芯片受限的情況下,國內(nèi)安卓廠商能否抵御蘋果的猛烈攻勢?首發(fā)驍龍888的小米,能夠扛起高端市場的大旗嗎?

              編輯/倪雨
              本平臺發(fā)布/轉載的內(nèi)容僅用于信息分享,不代表我司對外的任何意見、建議或保證,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(chǎn)權,如發(fā)現(xiàn)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,煩請將版權疑問、授權證明、版權證明、聯(lián)系方式等,發(fā)郵件至info@tonews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、處理。同時,歡迎各方媒體、機構轉載和引用,但要嚴格注明來源:今日商訊。

             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