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中國富豪榜似乎總在高速換“牌位”,誰能想到,連續(xù)多年身居榜首的馬首富,稀里糊涂的被毛頭“后浪”給超越了。 拼多多一鳴驚人的背后,到底是什么在支撐黃錚身價翻倍增長?
中國富豪榜似乎總在高速換“牌位”,誰能想到,連續(xù)多年身居榜首的馬首富,稀里糊涂的被毛頭“后浪”給超越了。
拼多多一鳴驚人的背后,到底是什么在支撐黃錚身價翻倍增長?
借疫情東風,市值翻倍破千億美元
上周五晚,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拼多多成功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。這是繼阿里巴巴、騰訊、美團之后,第四家觸及千億美元市值的互聯(lián)網公司。
但與BADJ那些巨頭相比,拼多多似乎顯得過于“稚嫩”。其從成立至今不足五年,卻跑出了火箭速度。
其燒錢的速度也顛覆了傳統(tǒng)互聯(lián)網巨頭“小火慢燉”的套路,對拼多多而言,“猛火爆炒”似乎更貼切。
從2018年7月登陸美股以來,拼多多創(chuàng)造的財富神話已讓眾多資本大鱷目瞪口呆。從16.53美元的最低價翻至89.25美元,拼多多只用了不到兩年。
更夸張的是,疫情期間,拼多多股價還能暴漲130%,似乎從側面告訴民眾,新型電商無懼任何突發(fā)風險。
而拼多多市值之所以飛速上升,靠的就是它快速增長的用戶數。據悉,2018年6月,拼多多年活躍用戶數達到1.44億人,正式超越京東。
2019年6月,拼多多的用戶規(guī)模與阿里相差不到2億人,這被外界解讀為老牌電商平臺即將被拼多多趕超的危險信號。
2020年6月16日,憑借超預期的活躍用戶增長,拼多多總市值突破千億美元。雖然最終沒能站穩(wěn)腳跟,但這已經是今年以來,拼多多第二次問鼎這一高位。
對于這次市值的猛烈上漲,有人認為是拼多多被傳回歸港股的利好信號,也有人認為是百億補貼刺激下的未來可期。但無論是啥,沒有業(yè)績支撐,拼多多只會淪為“第二瑞幸”。
用戶數暴增,為何單季凈虧損超30億
那么問題來了,拼多多業(yè)績到底行不行?被“神來之手”推上神壇的新型電商,會否被打回原形?
據悉,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,拼多多年度活躍用戶數6.28億,同比增長42%;月活用戶數達到4.87億,同比增幅68%。
可見拼多多的用戶增速的確秒殺眾多電商平臺,但高增長的背后同樣存在隱憂。
數據顯示,拼多多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%,創(chuàng)下了上市以來營收增速最低記錄。
從2019年第一季度到2020年第一季度,其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228%、160%、120.8%、90.9%、44%,基本是一路打滑。同時,在營收增速暴跌之際,拼多多凈虧損也在翻倍增加。
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的凈虧損額達到31.70億元,去年同期凈虧損僅為13.79億元,同比增虧130%,與股價年漲幅高度一致,估計是“巧合”吧。
由此說明,靠燒錢燒出來的用戶,或許都是一幫“羊毛黨”。在電商高度同質化的當下,燒錢套路似乎只能迎來“薅羊毛”的吃瓜群眾。
但這樣說拼多多似乎也不太公道。
據拼多多透露,截至2020年3月底,拼多多平均每位活躍買家的年度支出達到1842.4元,比2019年同期的1257.3元增長47%。在2019年底,這一數字為1720.1元。
另外,從去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,拼多多GMV達11572億元,同比增長108%。
這些數據如果都是真實有效的話,那拼多多燒出來的用戶,并不是撈點油水就跑的主,人家都實實在在消費了。
幾百億燒錢大戲落幕,為何摘不下“地攤”標簽
既然如此,為何拼多多虧損會翻倍增長呢?這個問題就出在一年前,拼多多推出的百億補貼計劃。
拼多多百億補貼始于2019年6月1日,從初期為了618大促而準備的短期活動,演變成一項平臺的長期戰(zhàn)略,百億補貼入口的活躍用戶數從0增長到超1億,證明了“簡單粗暴,補貼直降”策略的正確性,也坐實了拼多多“價格屠夫”的稱號。
而對于百億補貼推出的初衷,拼多多在一年前解釋稱,是為了讓人相信拼多多不是騙子。截至今年5月底,僅拼多多官方百億補貼金額就超過200億元,品牌商等聯(lián)合讓利金額超過600億元。
從拼夕夕到拼爹爹,這場歷時一年的互聯(lián)網最大規(guī)模的燒錢取信行為,拼多多的確做了太多犧牲,貢獻了太多羊毛。
可以確定的是,在向優(yōu)質正品轉型過程中,拼多多不可謂不努力。但平臺與消費者以及品牌之間構建的信任,并非一日之功。
自去年,拼多多啟動百億補貼以來,就不斷有品牌發(fā)布聲明,撇清與其所謂的官方合作關系。
去年下半年,在拼多多發(fā)布海藍之謎入駐平臺的海報后,海藍之謎就聲明拼多多不在官方授權渠道內。緊接著,戴森也表示拼多多并非戴森授權官方渠道;半導體開發(fā)商AMD聲明,目前AMD沒有對拼多多授權。
對于這些大牌商的聲明,消費者似乎也明白了拼多多的套路。雖說拼多多的人均支出在持續(xù)上漲,但客單價來看,拼多多已經走向下坡。
數據顯示,拼多多2019年上半年客單價達51元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但到了2019年下半年,客單價就拐頭跌至48.8元。
很明顯,對于眾多用戶而言,拼多多的消費檔次和地攤相差無幾。換句話說,拼多多在中高端消費領域,特別是品牌商品這塊,其與“貓狗平臺”還有很大差距。
如果拼多多僅靠“地攤貨”就想在電商市場站穩(wěn)腳跟,似乎與1000億美元市值背道而馳。由此可見,決定黃錚能否登頂華人首富的關鍵,不在股價一時撒潑,而在平臺的信用和“貨真價實”的商業(yè)模式。
注: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(chuàng),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或引用。
編輯/包希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