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常刷短視頻你就知道,野生猴子并非善類,它們習慣蹲守在中國各大名山,把打劫游客當做家常便飯。不過,中國猴子最多只能算是頑劣,他們的印度“親戚”則更加無法無天。據外媒報道,印度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被猴子咬傷,甚至經常有人命喪猴手。為此,印度德里Indraprastha信息技術研究所(IIIT)與微軟展開合作,通過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(fā)出最先進的“猴臉識別”技術,以便為猴子實施絕育手術。
常刷短視頻你就知道,野生猴子并非善類,它們習慣蹲守在中國各大名山,把打劫游客當做家常便飯。不過,中國猴子最多只能算是頑劣,他們的印度“親戚”則更加無法無天。據外媒報道,印度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被猴子咬傷,甚至經常有人命喪猴手。為此,印度德里Indraprastha信息技術研究所(IIIT)與微軟展開合作,通過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(fā)出最先進的“猴臉識別”技術,以便為猴子實施絕育手術。
近年來,印度猴群經過幾輪“生育爆發(fā)”,數量已經猛增至危及當地人正常生活的水平。為此,印度德里信息技術研究所決定與微軟合作,通過云計算和“猴臉識別”追蹤猴子,然后利用微軟的“人工智能地球”將這些數據與政府的絕育、避孕項目共享,防止猴群進一步泛濫。
由于印度宗教關系猴子享有較高的地位,所以印度法律規(guī)定任何人不能傷害猴子,人們在面對猴子肆虐、暴力等行為也只是想各種辦法進行驅趕。不過,驅趕根本無法解決印度猴子泛濫成災的問題,唯有控制印度猴群的繁殖速度,將所有具有生育能力的野猴進行絕育手術。
所以印度德里信息技術研究所與微軟合作,利用普通市民寄來大量猴子的實拍圖,上傳到云數據庫中,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,學習分辨它是一只已存檔的“老猴”,還是未入系統(tǒng)的“新猴”,然后當多張“老猴”的照片存在數據庫里,研究人員會初步掌握猴子在特定地區(qū)的活動路徑,探測它們的遷移規(guī)律,再將信息發(fā)送給該市的動物控制官員,讓他們捕捉那些具有攻擊性的猴子,然后對它們施以絕育手術,實現“精準治猴”。
其實為了解決因愛護某種動物而致使動物泛濫成災的問題,澳大利亞政府就曾在2015年時就制定了一項計劃。就是在5年時間內,捕殺200萬只已經威脅到當地100多種本土動物生存的野貓。
甚至為了鼓勵市民捕殺這些野貓,還開發(fā)了一款手機軟件,便于追蹤和捕殺野貓。同時,政府還想方設法去保護那些受到野貓威脅的動物,用電網修建一條世界上最長的防貓“城墻”。
面對由于人們過度愛護動物而導致動物泛濫成災,政府往往選擇結合一些技術手段,通過讓公眾參與進來的方式解決問題。對此你有什么樣的看法?
注: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(chuàng),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或引用。
編輯/顧冬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