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1994年成立,2018年港交所上市,2021年《財富》中國五百強企業(yè)。海底撈,這個打著優(yōu)質服務牌的連鎖火鍋品牌突然宣布逐步關停部分門店。張勇此舉,旁觀者褒貶不一。烈火烹油只有兩個結果:焚身或涅磐。
后疫情時代,連鎖火鍋店的日子可不太好過。
繼呷哺呷哺今年八月份宣布關閉200家門店后,位居連鎖火鍋品牌神壇的海底撈也發(fā)出關店公告。
11月5日晚,海底撈在港交所公告,公司將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,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、擇機重開,休整周期最長不超過兩年。此次關停門店不裁員,將妥善安置涉及門店的員工及管理層。該消息一出,其股價下跌,創(chuàng)下了19.38港元的新低。
勢頭一向迅猛的海底撈這是怎么了?
1、術業(yè)有專攻,海底撈打響優(yōu)質服務第一槍
海底撈從創(chuàng)立至今,近30年,它已從最初的一家無名小店發(fā)展成為全球門店數(shù)達1597的大型連鎖火鍋品牌,各大型商場、商業(yè)中心等繁華地帶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據(jù)《中國基金報紙》報道,2019年海底撈新開店面308家,2020年544家,到了今年上半年,海底撈的門店數(shù)又增加了299家。
市面上火鍋店品牌千千萬,為何海底撈“嗖”地一下就飛上了天?究其原因,有兩點!
其一,海底撈“術業(yè)有專攻”,聚焦在一個點上發(fā)力,打好了差異化這副牌。
今天市面上的火鍋品牌就像是韭菜,割了一茬又一茬。
其中,“中華老字號”東來順火鍋店專注京味十足的羊肉產品,涮羊肉是其主打菜品;源自中國臺灣的吧臺小火鍋“呷哺呷哺”,以”一人一鍋“為其特色,讓大家充分體驗更干凈衛(wèi)生的火鍋體驗;秉持”綠色健康天然食品輸出“理念的庖丁家牛肆,主打鮮牛排食材火鍋……而想在火鍋這一擁擠賽道上有所作為的海底撈將視線放在了”人性化的服務“上面,貼心地給你倒水、全員為你送上生日祝福,海底撈火鍋店,讓你體驗帝王般的待遇!
其二,借勢發(fā)展,搭上各社交平臺的順風車,玩轉營銷套路。
要說目前什么平臺最火,答案肯定是,抖音、小紅書……
瞄準連鎖火鍋賽道、深刻洞察市場行情的海底撈,自然也不會忘記借東風的策略。如,在小紅書平臺上借助網(wǎng)紅博主的力量,發(fā)布海底撈隱藏吃法、海底撈隱藏鍋底如何調制等文章和視頻;在微博平臺上推出#海底撈面條隱藏吃法#等話題,積極打造多平臺宣發(fā)矩陣,增加海底撈相關話題閱讀量。
在服務層面做得風生水起的海底撈,為了贏得更多年輕消費者的青睞,又推出了美甲服務及口紅等周邊產品,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海底撈這個品牌。
自創(chuàng)的海味生日歌,更是令人莞爾,甚至在民間傳唱開來。海底撈就這樣在多方因素驅動下越來越熱。
這一切,讓掌柜張勇底氣十足,甚至有點膨脹。2019年,海底撈推出了快速擴張策略,其線下門店數(shù)量逐年攀升,并于今年6月底達到了近1600家。在疫情初期,張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,要在當年(2020年)再開500家門店。
當海底撈還沉浸在擴店獲利的喜悅之際,后期不盡如人意的業(yè)績給企業(yè)來了當頭一棒!掌柜的雄心聲猶在耳,可人算不如天算。
2.宣布關停店鋪,或是斷臂求生之策
毫無預兆地,海底撈突然宣布關閉300家門店,這引得外界議論紛紛!
“海底撈也干不動了?”“內部管理出問題了?”……各種猜測如暴風般席卷而來。今天,《今日商訊》不談這些猜想,僅僅就看“關店”這件事有什么門道!
從《2022年中國火鍋行業(yè)全景圖譜》可見,2019年,我國新成立火鍋企業(yè)有93994家,市場規(guī)模達5188億元;2020年疫情原因,火鍋市場規(guī)模降到4380億元,降幅16%
數(shù)據(jù)是趨勢,這種情景下繼續(xù)走擴店之路的連鎖火鍋企業(yè)可真是在以身犯險。海底撈宣布關店這個見狀就收的瘦身舉動,實際上是符合經濟學上輕資產這一以價值為驅動的資本戰(zhàn)略。海底撈可將自身精力集中在自身發(fā)展的核心業(yè)務上,充分保證自己資金流動與企業(yè)整體運轉的穩(wěn)定,降低了自身發(fā)展的風險。
從這個角度看,海底撈逐步關停300家門店,不失為權宜之計。
商訊觀點:
開店誰不會開?但關店,就未必了。
就像投資一樣,投什么投多少很多人看起來“都會”,但何時退出就是智慧了。
諸多品牌都會吹噓說,自己要開多少家店,可“避而不談”開倒或關了多少家店。
因為“關店”在他們看來是失敗,是負面,是掛不住的面子。
老江湖都知道,哪怕再優(yōu)秀的品牌,每年的關店率也在10%以上,大部分品牌至少30%,割韭菜的那種可以高達80%以上。
此次海底撈自曝家丑,關店30%,可謂“亂世用重典”,一看就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刮骨療毒。
掌柜正視自己企業(yè)發(fā)展中遇到問題的態(tài)度,已是很難得的了,何況海底撈還是這么優(yōu)秀的業(yè)內標桿、帶頭大哥。
在商訊看來,此次關店體現(xiàn)的是海底撈團隊的魄力和決心。這才是大格局。
其實挺奇怪的,明明一年幾千億利潤,又是民族企業(yè)脊梁的華為,口口聲聲最大的戰(zhàn)略是“活著”,而很多沒有技術含量的IT貿易、信息公司卻天天大談特談國際化、元宇宙?
當下,“關店”對很多企業(yè)而言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,也是一種格局行為。
商訊客戶當中就在做化妝品連鎖的,這兩年已經關了近80家門店了,店鋪數(shù)量減少,業(yè)績反而還增長了,這是瘦身,這是減負,這是止損。
“斷舍離”一再告訴我們,當你陷入虧損或無法盈利的泥潭時,及時抽身就是最好的選擇。怕就怕用盈利的店來補虧損的店,結果極有可能同時被拉入深淵。
你沒看錯,很多老板把精力放在如何拯救盈利不達預期的項目上,反而忽略了盈利點良好的項目,這就是典型的因小失大。
所以,我們在看到海底撈要關停300家店時,第一反應就是“牛X”。
編輯/劉典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