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在日常消費中,一些原本簡單快捷的服務,如今卻需要消費者關注公眾號、小程序、下載APP才能實現(xiàn)。在一些商場,不裝APP小車推不了、發(fā)票開不了,有的還用海報宣傳用APP支付可以“不排隊”,有的飯店需要消費者關注餐館公眾號后,才能讓消費者看到更新、更全的菜單……
在日常消費中,一些原本簡單快捷的服務,如今卻需要消費者關注公眾號、小程序、下載APP才能實現(xiàn)。在一些商場,不裝APP小車推不了、發(fā)票開不了,有的還用海報宣傳用APP支付可以“不排隊”,有的飯店需要消費者關注餐館公眾號后,才能讓消費者看到更新、更全的菜單……
可以看到,雖然個人收款二維碼非常方便,但商戶們仍然挖空心思在公眾號、小程序、APP上做文章,這到底是為什么呢?
有人可能會說,微信公眾號漲粉后,可以進行廣告變現(xiàn)。確實,現(xiàn)在公眾號粉絲達到10000人之后,就可以開通廣告主功能,會在文章下面自動加入廣告鏈接,為公眾號帶來更多的廣告費用。
但是,對于以線下產(chǎn)品和服務為主的商家來說,本身就不是專業(yè)靠公眾號運營吃飯的,這么做反而增加了付款的難度,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,是否還有別的原因呢?
其實,從商家角度來看,商家本質是靠售出商品或服務來盈利,所以肯定希望顧客到店里消費,而且顧客來的越多越好。公眾號、小程序的存在,某種程度上可以提示一些消費過的顧客進行復購。
比如說,顧客在一家店里吃過火鍋,關注了公眾號、小程序,當他隔一段時間想下館子時,消息列表里的公眾號、小程序就發(fā)揮作用了,引起顧客再來的欲望。同時,就算顧客想不到要吃火鍋,火鍋店平常發(fā)布的一些優(yōu)惠活動、新品上市也會引起顧客的消費欲望。此外,覺得好吃的顧客還可以直接動動手指,將店鋪分享給周圍人??梢哉f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好辦法。
于是,我們可以看到,小吃店,加公眾號送雪糕一只;奶茶店,加公眾號送烤腸一根;甚至在街邊,也有人送禮品,唯一的要求就是加公眾號。想要留存用戶,構建用戶數(shù)據(jù)庫,是很多商家的愿望,而公眾號就是一個提供轉化、滿足商家愿望的地方。
但問題是,很多商家都采用這一模式,反而引出了更多的麻煩。比如,對于那些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或不愿下載新應用的消費者,尤其是老年人,就遭遇到了消費障礙。
而從消費者角度來看,這種行為也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靠捆綁APP消費或捆綁微信公眾號消費,有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信息安全及資金安全風險,這樣的事情并不是沒有發(fā)生過。
不過,我們完全可以勇敢對這行為提出拒絕,類似不下載APP不開發(fā)票等行為不僅于法無據(jù),更是違法行為。關于公眾號、小程序、APP捆綁泛濫的情況,你怎么看呢?
注: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(chuàng),未經(jīng)授權,禁止轉載或引用。
編輯/卞慧靜